灵感助产术,是本摊写博客的一个转折点,篇幅不大,但意义深远。
转向内在的建构#
最近(2022 年 3 月)疫情是比较严重。我们这附近也发现阳性病例了。学校也停课了。前几日刚发现确诊病例时,在集市上原来能卖两三百(营业额),那天一下子卖了七百多(营业额)。(后来更是全卖光,两千营业额。)所以大家可以看见这波疫情确实挺严重的。再加上最近的战争、经济,村里面的老头老妈都说要灭世界了。而网络世界也是乱成一片。各种争斗着实令人害怕。我也整天被人攻讦。所以我将避谈政治,鸵鸟政策。不然灾难没来,先疯了就得不偿失了。
话又说回来,你政治立场如何并不能代表你的其他东西。佛都渡有缘人,其他的什么神鬼也渡有神鬼缘的人了,所以俺就不自取其辱,瞎掺和这些事情了。不管世界是否终结,我的世界肯定终结的。那么在这辈子终结前,我还是继续玩泥巴,做梦去吧!只要我的世界不灭亡,就要天天做梦。让世界更美好这种伟大正义的事情,可以先放一放。
参见: “如何对待政治” 问题
写作增产的方法#
那我要新的尝试,尝试什么呢?
肯定是尝试多写点东西,多做点春梦。从原来一个月下蛋一次的母鸡,变成一周下蛋好几次的母鸡。转载这个东西我不太喜欢,自己写的像屎一样,好歹不会嫌弃。起码咱拉的也是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屎。
那么吃什么激素,一周才能下这么多蛋?
苏格拉底助产术#
苏格拉底不是号称会助产术吗?一种不留情面,进而使人尴尬的辩论技术,也称反诘法。
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谈话、辩论、讨论问题的时候,往往采取一种特殊的形式。他不像别的智者那样,称自己知识丰富,而是说自己一无所知,对任何问题都不懂,只好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。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,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,弄得对方矛盾百出。最后通过启发,诱导别人把苏格拉底的观点说出来 ——百度百科产婆术
我理解是引砖抛玉。咱就不管苏格拉底咋说,来看看如何增产。
以灵感主导写作的弊病#
灵感虽是写作的灵魂,但没有逻辑导航的灵魂不过是孤魂野鬼、散兵游勇、脱缰的野马。
灵感的不可预测性#
我所写的东西全部是偏感受的,也是最为不可预测的。但是呢,这种强烈到要去写东西的感受,一个月来一次就算是很高频率了。如果想做到一周几篇,那么就去要动用逻辑思维那部分了。
灵感被记录后的模糊性#
生活中往往有许多想记下来的感觉,那种感觉转瞬即逝,我一般都会记录下来,用来收藏。因内容太短、抽象,往往无法成文。这就令我很痛苦。原先的记录下来的感觉,再过几天就看不懂,更回忆不起来了。
以逻辑主导写作#
所以本次就是要进行感受的助产。把原来的细微的感受用逻辑拔出来。
我发现,将肚子里的东西拔下来,确实增加了对自身与世界的理解。这就像你有很多朦胧的暗恋对象,你总是还没来的及追求就错过了。现在,我们要把她追上,然后和我们进行一些深层次的交流。
但正如爱迪生所说,那 1% 的灵感是至关重要的,灵感与逻辑互相交织,才能顺利生产。我们每人情况不同,缺啥补啥即可。缺少逻辑,就注重文章的层次等等;缺少灵感,就多多关注自己接受新事物时迸发的感受。
灵感的历程#
灵感助产术,并非机械的增产,而是要遵守思想成熟的客观规律。而助产术,以生产婴儿为类比是恰当而形象的。
男女结合在一起,这是神奇的。这相当于促使灵感产生的冲动。之后,精子与卵子结合,形成受精卵,这更加神奇。灵感此刻就产生了。精子卵子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其携带的 DNA 信息。这两种信息不知千万年之后,再次相遇,自身千万年间的认识相互碰撞。这同样也是灵感的产生。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新,“道生一、一生二”,归根结底还是同源。
然后便是孕育。灵感需要血肉才可以成长。没有胎儿所必须的营养,灵感不能够发育成胎儿,又谈何助产?就像一株苹果树,有受粉的花远远不够,它还需要汲取天地灵气,在时间中逐渐成熟,这时方可采摘。灵感绝不可能只出现一次,同一灵感一直潜藏在大脑中吸取周围的信息,在这个过程中,逐渐与更多信息交媾,这才可以破空而出。
助产术,仅仅是催熟与采摘苹果的方法,但归根到底还是让苹果接受足够的光照与养料。对于灵感来说,就是尽可能地接受同类信息。然后我们用逻辑像拔萝卜一样,将它们一个个拔出来。如果萝卜还未成熟,拔出来也是早产儿。
拔出萝卜后,文章形成了。但文章是死的,其中的故事与思想不是。我们接生的是一个活物,而不是死物。就像人的新陈代谢。英国《自然・医学》杂志刊登以色列一项研究发现,人体细胞更新换代速度惊人,每天要替换大约 3300 亿个细胞,平均每秒钟产生的新细胞超过 380 万。死掉的是能够死掉的,而活着的才是活物。文章的形体,多一个字,少一个字,甚至重塑,都不重要。只要思想与架构得到了扬弃,便是新生。也即,我们通过灵感助产术写出的文章是死的,但文章所承载的东西则是不断更新的。它同样像胎儿那样,不断接受着母体的养料。文章出生后,其母体便不在局限于作者的视角。
一篇文章看似写完,已死,实际上也是另一篇文章的新生。它们的核心是一样的,谁死谁生,相煎何太急?正如尼采所言,“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。有的人死后方生。” 文章的灵感或许也是文章死后方生。
灵感助产术后记#
疫情已经结束,但经济的萧条更盛,战争的阴云日密。
今天写读书的价值与方法,需要说明读书时应该记录灵感,重新想到了这一篇。时隔两年,可以说,灵感助产术获得了胜利,本摊自此之后的文章,大体都采用此方法,我也对此方法感到满意。更应该重置分享给各位。
原文在 telegraph 名为新的尝试,2024-10-17 重命名为灵感助产术